这这这叒让家长们寝食难安了
图:Andre Bauchant
近日,提升中考体育分值,最终和语、数、英齐平的话题引起了热议。除此之外,音乐、美术也会在近期内纳入中考的范围。
10月16日,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介绍《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把中小学生学习音乐、美术、书法等艺术类课程和参与学校组织的艺术实践活动情况,以及体育考核纳入学业要求,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毫无疑问,这么大的变动必将再次沸腾各家长群,有些家长又得寝食难安了。
家长们都在想什么呢?无非是否有利于我家孩子的考试成绩。那么看起来增加的体育以及即将到来的音乐、美术似乎加大了孩子的负担,占用了数理化语数英的学习时间。
有一些评论在哭喊,又降低了寒门出贵子的概率,请放过穷人家的孩子,诸如此类的吧。
我的看法正好相反。先说下我的个人学习经历,后面再说这个改革当下的出发点和现实情况的利弊。
我的小学就在我们村,上个世纪90年代初,师资简陋,就是读过书的村民。至今想起来不可思议,这种条件下,我们当时也有过几节美术课和珠算。在计算器发明之后珠算的意义确实不大了,但抛开实用性,珠算带来相当大的乐趣。但很快就都消失了,到了四五年级,就语文和数学。因为小升初只考语文和数学。
我至今印象最深的一门课是初中的美术课,教的是艺术欣赏。一个年轻帅气刚从师专毕业的老师在课堂上教我们如何欣赏《蒙娜丽莎》,什么透视啊,背景的作用啊等等。这些知识对一个只埋头钻研语文和数学解题之道的农村孩子来说有着说不出的震撼。我甚至觉得就是这门课无意中让我知道了,这个世界上的一些知识可以不是解题。这种意识在当时或许不明显,但已经埋在心灵深处。
小孩子也有功利心,长年累月的应试灌输之下,只要无关升学成绩,都是没用的东西。而有用的东西,哪怕是语文这种原本应该培养汉语审美的科目在我当时接受的教育里也是一种数理化的变种,一切都围绕解题拿高分。老师不会耐心地教你如何真正欣赏一篇古诗词,它到底美在哪里。老师只会告诉你,这是重要考点,那个阅读理解应该如何回答。作文要怎么写才能拿高分。实际上都是很机械的套路。
机械则无情,解题是理性的功利的无情的。而诸如体育、美术、音乐、历史、地理这类艺术人文学科不仅能培养人的审美能力,也会让人感情更加丰富柔软。这绝不是什么玄学,说得更大一些,生活里若只是理性和功利,或许能多赚几个钱,幸福感会严重缺失。人被训练成一种解决问题的工具。
我们这代人多数都是在类似的严酷且师资匮乏的应试教育里成长起来的。随着毕业之后走上社会,有了更加丰富的人生阅历,反思过去接受过的教育,每个人多少都有些体会。命运也无法让时光倒流再让我选择一种教育,但我有孩子,我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得更加全面一些。
几十年前教育上软硬件的匮乏源于整个社会的不富裕。今天的各种条件是充裕了,但竞争似乎更加激烈了,这种激烈更多来自父母们的焦虑。
相比以往,父母能知道你正上几年级就算不错了,什么教育改革政策,什么课外班学习,不存在的。养家糊口的压力导致了父母根本没有时间去关心这些。但今天,有越来越多的父母是有时间关心教育上的一举一动。
但你若从整个中国这个体量看,有条件操心的依然是少数。这份能力跟父母的收入有关。换句话说,从当前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中位数上可知,大部分父母依然没空操心孩子的学习。就送到学校,好好读书,看造化了。
第二,这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要比以往更加丰富。以往学子的道路是唯一且单调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大学毕业,然后等待分配一个铁饭碗。但今天不是这样的,大学生批量出炉,考上大学并不那么必然就改变命运,只是取得了一份投递简历的门槛,淹没在上百万份极其同质化的简历里。而另一方面,各行各业又奇缺专业的职业的有针对性的人才,学位是看似高大上,但对技能应用的具体需求而言又太虚了。这其实是当下的一些矛盾之处。如果能看清这一点,那么将来的趋势是,一样扎实的技能显然要比一张文凭更有竞争力。这里我有个不算太大胆的猜测,一直以来被瞧不起的职业教育必将迎来一场变革,焕发属于它真正的第二春。
第三,即便是今天的成年人都始终在不断地问自己,我适合做什么,什么是我最擅长的。这种迷茫光靠想是不会有答案的,要去接触要去触碰和尝试。一个从小就在应试体系下成长但有音乐天赋的孩子会过得极为痛苦,哪儿哪儿都别扭。如果从小就让孩子们有更全面的接触,这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好事。这些反馈,对家长的育儿方向也是个参考。
第四,请各位父母或者即将要当父母的人深吸一口气,然后接受这样一个现实,随着经济发展和分工的深入细化,不可能人人都是大公司高管又或者是老板。如果放眼整个中国,几十年后,今天的大多数孩子长大后从事的恐怕只是极其普通的工作,不一样的家庭背景、天生的资质、后天努力程度、时代的运气等等都在其中作用。但大体上的分布就是一个金字塔。在这样的一种现实之下,哪怕一个人将来只是个极其平凡的打工仔,小时候学习过的美术和音乐对滋养生活是大有益处的。所以,从改革者的动机看,必然是全盘视角,也就是说教育改革并不是针对任何人,而是从整体上让全民能够真正有一种全民素质上的提升。这实际上是对不可阻挡的分工趋势的一种有益补充。
最后也不妨再次重复下我心目中的理想教育,那自然是期望能让民间的资本有更多的参与,教育不是什么特别神秘的东西,是技能的训练,是眼界的培养。公立教育在师资端存在的审核弊病或许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那么鼓励更多民间的资本去尝试(这种冒险还不花纳税人钱)才是一条光明大道。
推荐:抱歉,我不是针对你家孩子
对了,朋友们,昨天推荐的西铁城机械表广告,活动还在继续,请大家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闭着眼睛买。2020年对自己好一点,也顺便对我好一点。